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发布时间:2015-07-20 17:02:28点击次数:237
国内排名前几十名的大型园林企业,如东方园林、棕榈园林、普邦园林、岭南园林等,每年承建上千亿元的市政和房地产绿化工程。在施工建设中,他们通过苗木经纪人,从成千上万的种植农户手中采购大量的绿化苗用于园林建设,对工程苗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2014年年底开始,知名园林企业纷纷开启了从BT到PPP的建设模式转型。这对绿化苗木的市场销售会有什么影响呢?
何谓BT模式?BT为英语“Build-Transfer”的首字母缩写,也就是“建设-移交”。举例说明,政府要建市政公园,会通过招投标或议标,让园林企业去建,建完验收合格后,政府就得付钱,然后双方一拍两散。这种模式就像我们雇人自建住房一样简单。
PPP则为英语“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举例说明,政府要建市政公园,但又不想掏钱;他们会找来园林企业和投资方,让他们去建,建完之后让他们通过经营活动来获得回报,比如说发展旅游业、出租商业地产,直到合同期满为止。这种模式就像我们地方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一样,只出土地。
“化解地方政府资金短缺饥渴症,PPP融资模式受青睐。”曾有媒体如此报道。自去年10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包括“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内的使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能够平等参与投资的具体措施以来,PPP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什么会存在从BT模式到PPP模式的转型呢?归纳起来有几个原因:房地产减速,地方政府通过卖土地赚钱越来越难,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政府作为市政园林的老板,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开展后续的经营管理活动;园林公司通过BT模式承建市政绿化公共项目,经常被政府拖欠工程款,一欠就是多年要不回来;政府投资下降、园林企业没工程做,苗农积压的工程苗卖不出去。
不难看出,因为政府资金相对紧张,导致公共项目建设各方均受影响。
为了扭转这个困局,就得找投资方来投钱建设公共园林绿化,投资方出钱,园林公司出力,政府出地,苗农出苗。投资方是谁?就是民间资本。也就是说,老板由政府变成民间投资者了。民间投资、社会资本的出现,对绿化苗木的影响显而易见,值得关注。
(本文作者:曹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淘苗版权与免责声明 |
爱淘苗网温馨提示您:在使用爱淘苗网前,请您务必仔细阅读并透彻理解本声明。如果您使用爱淘苗网,您的使用行为将被视作为对本声明全部内容的认可,将对您的行为产生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