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88-778 全国服务热线 专业苗木平台 做更真实的苗木平台 100%免佣采购 随时随地抢优惠苗木
  • 关于爱淘苗在职地推人员官网公示的声明
    尊敬的爱淘苗客户: 为维护我司合法权益,保护合作客户利益,我公司就官网中在职地推人员信息公示做如下声明: 1、我司在全国各地区的在职地推人员在公司官网中“地推团队”中均有展示,未展示的地推人员均为冒充,在职地推人员均佩戴爱淘苗工牌和旗子。 2、对任何冒充我司在职员工,以我司名义从事招揽客户等非法行为的,我司将保留追究法...
  • 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变更(备案)通知书
    变更(备案)通知书 21701002895 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我局已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五日对你企业申请的(名称)变更予以核准;对你企业的(章程)予以备案,具体核准变更(备案)事项如下: 章程备案 变更前名称:深圳市山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变更后名称: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税务部门重要提示:如您在国税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
  • 爱淘苗首届北方供需双方用户交流会圆满落幕,小伙伴们,速来围观!
    大好春光的五月间,爱淘苗北方供需双方高端用户交流会终于圆满的落下帷幕。会议当天共有70多家园林企业与多位行业内实力大咖参会,其中包括多家上市企业及一级园林企业。会议当天,现场高朋满座,行业翘楚济济一堂,带来了2017年新的战略采购需求和优质品种介绍。 特邀嘉宾 《中国花卉报》社园林苗木部副主任 马强 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 宋彦峰 河...
  • 岭南采购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线采购即将全面启动
    10月18日—10月25日,爱淘苗受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邀请,前往岭南园林的安徽阜阳、界首以及贵州毕节项目部进行爱淘苗采购流程交流及系统操作培训和实操辅导,岭南园林工程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欣国、爱淘苗客户运营部总监杨清梅一行出席了此次交流。 为实现各项目部全面推进线上采购,岭南园林选取了安徽阜阳、界首和贵州毕节的三个重点项目作为推广使用...
  • 从北京星河园林看苗木企业的成功之道
    说起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在北方苗木界颇有名气,去年9月12日-13日北京星河园林和爱淘苗共同举办了“苗木产业标准化研讨会”,邀请了众多行业同仁一同参观了星河位于河北易县的苗圃。苗木种植之整齐,规范化程度之高,在行业同仁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但与会的不少行业同仁质疑,这样大规模的规范化苗圃从种植到养护成本巨大...
  • 工程验收的痛终于有人懂!
    说起工程验收,可能每个园林工程公司都有各自的辛酸血泪史。因为工程验收流程的繁琐复杂实在让供需双方都倍感煎熬,想找茬儿的没证据,想爱的留不住,颇有同感的您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状况是不是您也会遇到: 1.验收结论反馈不及时,埋下争议隐患 当供应商按照订单要求把苗木分批送到采购方项目部后,由项目部安排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人员会将初步验收结果备注在供应商送...
  •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苗木经纪人的出路在哪里?
    4月25日,浙江嵊州市的一位著名苗木经纪人姚总来爱淘苗拜访交流,一边喝茶一边聊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园林行业、对苗木业的影响。大家对爱淘苗让苗木采购方少花钱、让苗木生产方多赚钱的作用深信不疑,但对苗木经纪人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多挣钱的看法却不尽相同。那么苗木经纪人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下一步到底该如何走呢? 先讲个小故事。1894年,在马车还是...
  • 园林工程公司的苗木采购困境及解决方案
    园林工程公司的苗木采购困境及解决方案 作为在园林上市公司分管过采购的高管,我亲眼看到和切身体会到的是不光卖苗难,买苗也难。 新常态下,传统的园林工程量增速下滑,尤其原来业务量较大的华东、华南区域新开工工程量下滑明显,行业集中度逐渐在提高。而在大家印象中过去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区域新增业务量巨大,许多园林一级企业、上市公司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被迫在远...
  • 您为什么总是中不了标?
    身为供应心真累 频频报价总被废 他人中标心欢喜 我未中标巨疲惫…… 哎,每报一次价, 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一次 感到这个世界对我满满的恶意 哪怕用尽洪荒之力也中不了 不会再爱了! 什么破采购单,再也不去报价了!哼! 让我找原因时,我已经开始慌了 未中标时,身为供应商的您心里是否也是这样的反复纠结,总在价...

中国园林的水文化

发布时间:2015-12-28 14:23:14点击次数:1609

一.水本身的文化内涵

水是生命的要素,动植物脱离开水是不能生存的。水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描述了人有亲水的欲望。中国的文人墨客对水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是这样形容水的: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将水比做有灵性的生命体,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仪,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可以看出,古人对水的理解已经注入了更多的人格成分。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对水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就像水那样,滋润万物;水性柔弱,明其自然不与人争,又能去别人所不愿意去的地方。若一个人能做到这般样子,便是领略悟到“道”的境界了。

二.水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

1)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 园林中的水千姿百态:有时水域如同海湾;有时水面俨似湖泊;有时水态静若池塘;有时水流穿过假山,瀑布如练……水不仅自身具有审美价值,以自身丰富的形态感染人,而且还能映照周围世界的美姿美态,形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色。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水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水是第一流的写生画家!”清洁透明的水能滤去人们内心的杂质,使人的心灵变得格外宁静清爽,而且它反映着园林中美的景色,更增加了一层美的魅力。

(2)有动有静。

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水平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园林中的动水能增加园林的生气。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 水使园林变得灵动。由于水本身的特性,可以流动,因而能减轻建筑物、山体等的凝滞感,使动静互为映衬,“山得水而媚,水的山而活”,水体容易被塑造,因而形态多变。

(3)有声有色。

在园林中,部分水景不但可观而且可听,悦耳动听的流水声素有“天然琴声”的美誉。“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园林中的水通过处理还可以营造出声景。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在园林中利用高低的地势营造出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水景,丰富景观形式的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想象与联想,产生美妙的意境。


三.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

(1)水型美
“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假山相伴,深邃而有山林之趣。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涧石谷等多种变化。同时,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及小桥,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
(2)动静美
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水平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形成瀑布景。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3)水声美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古代园林水景中,不乏利用水声成景的例子,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圆明园的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还有借助听觉变化,赋予建筑以诗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听雨轩则取意于“雨打芭蕉”,点明了水声之美,充分发挥了水综合视听的功能。
(4)映射美
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园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多样,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映射出风的存在牙口原有水面的宁静;“赤鱼戏水”、“碧波荡漾”映射出环境色和池中色;”波光粼粼”映射出光的存在;“潺潺流水”映射出地形的起伏;而“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所描述的冰雪场景,则映射出季节的变化。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

.水与植物配置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物存在。这种自然想象,也需要运用于园林理水,才更能显示出自然生态之趣。园林中的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例如,水旁的乔木可以遮阴、护岸、成景,或构成画框,起到观水景“遮光罩”的玉渊潭钓鱼台作用。灌木、草皮、植被可起到挡景、固水土、护驳岸、丰富水旁色彩的作用。有的直接构成水旁的“绿壁”,经由多年生乔灌木重叠生长而形成。有的则在水旁的墙壁上,爬以慢性植物而形成“绿障”,使水面空间完全为绿色所覆盖。多层次的各种花与叶构成高低不等、色彩丰富的树丛,也成为水旁十分诱人的绿色屏障。水中的荷花、睡莲更是赏景的常见水生植物。水杉可以屹立于水中而不衰不溺,玉莲浮于水面,飘若仙盘,即使是深秋的残荷,也能引起游人诗情画意的联想。


五.水与山石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园林中,山石也是重要的造景素材。“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园林用石很广,它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蹬,围池作栏,指石为坐等等。

(1)雕塑型景石。

它所选的品石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雕刻成自己想象的形状。塑物型景石作为庭院中观赏的孤赏石时,一般布置在入口,前庭,路端,景窗旁等地点,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景石的一定意境,置于庭中,往往就会成为庭院的景观中心,深化园意,丰富庭景。

(2)筑山型景石。

该种景石,通常运用岩、壁、涧的水与山石手法将水引入园中,以形成河流、小溪、瀑布等。溪涧及河流都属于流动的水体,由它们形成的溪流和山涧,都应有不同的落差,可造成不同的流速及多股小瀑布。这种水景的形成,对石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石的形状要有丰富的变化,以小取胜,效仿自然,展现水景主体空间的迂回曲折和开合收放的韵律,形成“一峰华山千寻,一勺江湖万里”的意境。例如苏州环秀山庄,园中山有脉,水有源,山分水,水穿山,山因水活,水绕山转,使得咫尺小园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无限的生机。


六.园林中的水与构筑物

园林中集中形式的水面也要用分隔与联系的手法,增加空间层次,在开敞的水面空间造景。其主要形式有:岛、堤、桥、汀步和建筑。

(1)岛:岛在园林中可以划分水面的空间。可使水面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有连续的整体性,尤其在较大的水面中,岛可以打破水面平淡的单调感。岛居于水中,呈块状陆地,四周有开敞的视觉环境,是欣赏四周风景的中心点。由于岛位于水中,增加了水中空间的层次,所以又具有障景的作用。通过桥和水路进小岛,又增加了游览情趣。

(2)堤:将大型水面分隔成不同景色的色状陆地,堤上设道,道中间可设桥与涵洞,沟通两侧水面。如果堤,可多设桥,每个桥的大小形式应有变化,堤的设置不宜居中,需靠水面的一侧,使水面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有别的两个主与次的水面。堤上可设置亭、廊、花架及座椅等休息设施。

(3)桥与汀步:小水面的分隔和近距离的浅水处多用汀步,连接岛与陆地或小水面的对岸连接也用桥。桥与汀步可使水面隔而不断。较大的水面,在岛与陆地的最近处建桥,小水面,在两岸最窄的地方建桥。桥的建造是与水面的形状设计相一致的。所以,桥的设置不能将水面一分为平均的两个水面,要有大小和主次。为增加桥的变化和景观的对景效果,一般 水中小岛的平桥采用曲桥,但转折的方向应有景可对。

(4)水岸:园林的水岸处理与水景效果关系很大。水岸有缓坡、陡坡、垂直和垂直出挑之分。在岸坡角度小于土壤安息角时,为防止水浪冲刷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可以种植草地和地被植物,使植物根系固着岸坡,也可采用人工砌筑硬质材料护坡。驳岸有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规则式驳岸足以石料、砖,或混凝土预制块砌成整形岸壁。自然式驳岸要富于变化,为使山石驳岸稳定,石下面应有坚实的基础。

 

.以苏州园林为例,简析园林中的水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苏州园林全盛时期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它的水,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因此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一说。水是江南园林之魂,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亭台楼阁依水而建,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园林就有了活力,仿佛水是园林血液;有了水,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太阳有了反光,仿佛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周围的一切,更有着“雾里观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意境。

水,观之晶莹剔透、洁净舒心;闻之叮咚作晌、悦耳怡情;触之亲近肌肤,温润舒爽,成为环境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独特的元素,水也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云:“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远古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创造了中国园林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的审美功能代替了单纯的原始虚妄崇拜。自魏晋以来,老庄的追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哲学一直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就数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上,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这种流行于历代文人中的隐逸、休闲、寄情山水之间的审美思潮,深深地影响着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原则。苏州园林的设计是这种理想境界的集中体现,而其中尤以水环境的巧妙设计而为世人瞩目赞叹。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以叠石取胜,然水景亦不可或缺,水石相依,山清水秀。故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无愧为吴中名园。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涵碧山房为中部主厅,厅内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厅前平台宽广,并依临荷花水池,盛夏纳凉,极为惬意。明瑟楼紧倩涵碧山庄之东侧,两面临水,环境清新。闻木樨香轩在涵碧山房西北隅,此地山石掩映,桂树丛生。濠濮亭三面环水,古人观鱼这地。清风池馆,四周设有美人靠可俯瞰池水。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明正德年间修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在苏州众多名园中,沧浪亭是水宅园中经典建筑。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三面皆水,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古城“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可见,沧浪亭的水就像它的灵瑰一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山顶上的沧浪亭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下的复廊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景通内外,复廊外侧是园外的水面,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江南的园林建筑大多临水而筑,自然观念在园林中处处尽显。在空间上采用自山布局酌形式,依地势借助亭台回廊的穿插、草木花石的虚实相间,表达一种“虽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的创作思想。这种对“城市山林”理想境界的追求,造就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审美观。

苏州园林因水而活,因水而美。“无水不园”,是中国古代文人和造园行家对其园林特色和构园方式的一种形象化概括。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古人的“智者乐水”,水有灵气,水喻财源,以及因水而活的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水景的表现形态是对自然的模仿,往往以斑驳交错的天然山石为其驳岸,如同山涧溪流;也往往与其周围空间互相呼应,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泾形态,一步一景、步步为景的审美情趣,水渗透于各个空间,就水而言,是刚柔并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园林审美文化。

苏州园林,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把生意盎然的水元素的自然美和人类创造性艺术美融为一体。苏州园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表现出的造园艺术、水文化的建筑特色,皆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使得枯燥的园林活了起来。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水来自于大自然,它带来动的喧泄,静的平和,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况且中国古代园林对水元素的应用,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中国园林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