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淘苗发布时间:2016-02-17 15:06:40点击次数:940
他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他被授予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
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的设计风格优美与气魄兼具,科技、人性与文化融汇,注重自然采光。
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
他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他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卢浮宫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而他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也成为了法国最璀璨的宝石。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驻美大使馆、香港中银大厦、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等等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设计均出自他之手。
没错,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建筑设计大师就是他----贝聿铭。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他为苏州望族之后,在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1944年贝聿铭退役,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5年,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贝聿铭年轻时的照片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中银大厦 中国,香港 1982—1989
设计理念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多哈 2000—2008
其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摇滚名人堂和博物馆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1987—1995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香山饭店 中国,北京 1979—1982
1983年,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顿时让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目瞪口呆。当时,密特朗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结果有13位都推荐了同一个人,他就是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而在美国声名大噪的贝聿铭。这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
大卢浮宫项目 法国 ,巴黎一期:1983—1989
巴黎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以馆藏“世界三宝”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闻名于世。然而到了密特朗时期,年久失修的卢浮宫早已破败不堪,偌大的展厅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厕所只有两个,复杂的结构更是让游客晕头转向,它甚至被评为当时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1981—1989
这位总统钦定的人选,立刻引来艺术上自视甚高的法国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表示,艺术之都巴黎不欢迎一位美籍华人来修复他们的珍宝馆。面对反对浪潮,贝聿铭打出了历史牌,他说自己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一定会尊重法国的传统,但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美秀美术馆 日本,滋贺县,信乐町,神田美苑 1991—1997
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贝聿铭拿出了改建工程的设计图,它的核心是在U型的卢浮宫中庭“拿破仑庭”兴建玻璃金字塔型入口。方案一公布,就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许多法国民众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有官员更讥讽它为“一颗寒碜的钻石”。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 1961—1967
调查显示,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贝聿铭也因此被卷入到政治权力的争夺旋涡中。他回忆说,当时他的翻译甚至被吓得心慌意乱,浑身发抖;当他要为自己的方案辩护时,她几乎无法完整地完成翻译。当时的贝聿铭面临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
路思义纪念教堂 中国台湾,台中,东海大学 1956—1963
在举国上下的反对声中,贝聿铭也始终保持了从容不迫的自信。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 塔;他在电视上展开游说:“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他拜会蓬皮杜夫人,并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说服了她,让她和一群名流从反对者 转变为支持者。在政治纷争中,他甚至让密特朗的一位主要政敌巴黎市长希拉克变成了自己的同盟。贝聿铭先诚恳的和这位政坛强人探讨巴黎城市规划,谈论艺术和中国的艺术品。最后他说:“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希拉克最终在记者面前公开表示:自己支持金字塔方案,但有一个要求:贝聿铭必须先在卢浮宫中竖起同样大小的实体模型,接受公众的检验。最终,总计六万巴黎民众参观了这一实体模型,像总统选举一样进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模型征服了希拉克,也征服了法国人。经过4年的施工,1988年3月,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最高荣誉勋章。
卢森堡大公现代美术馆 卢森堡 1995—2006
如今曾经遭到强烈反对的金字塔已经成为了每一个法国人的骄傲,“寒碜的钻石”变成了“璀璨的宝石”。一度,人们对金字塔的狂热甚至让埃菲尔铁塔都黯然失色。有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 加拿大,多伦多,商业广场 1965—1973
贝氏说:无法找到任何一种新建筑,能够和被岁月磨损得黯淡无光的旧宫殿浑然一体。而通体透明 的玻璃金字塔,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也能够反射周围的老建筑,让它们互相呼应。而且,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它还能够跟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另外金字塔形可在视线上尽可能不影响主体建筑。
加入现代气息浓厚的玻璃金字塔,让这座八个多世纪的古老巴洛克式宫殿迎来复兴,成就了贝聿铭一生最大的荣耀。他在古典主义建筑中融入自己一贯提倡的现代主义设计,也为建筑界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而他在卢浮宫修复工程中体现出来的坚韧、策略和外交手段,更是让世人充分领会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华侨银行中心(华厦) 新加坡 1970—1976
贝氏以中国人的坚忍不拔证明了华人建筑师也能在西方创造奇迹。贝氏的中国风精神深深影响了建筑界甚至是整个世界。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1968—1978
21世纪到来后,贝聿铭再次回到中国。苏州博物馆作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苏州博物馆 中国 江苏省苏州市
贝聿铭曾写道,“离开中国八十多年了,而七十多年的建筑生涯大多在美国和欧洲,应该说我是个西方建筑师。我的建筑设计从不刻意地去中国化,但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
德国历史博物馆(军火库) 德国,柏林 1996—2003
贝聿铭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四季酒店 纽约州,纽约 1989—1993
新华网曾这样评价他: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贝聿铭说:要使一种东西持续地散发光彩,就必须汲取到它的精髓,否则就只是一种潮流,稍纵即逝。
在各种各样的潮流中,贝氏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不为不为人们接受而修改甚至放弃,“别人接受不接受得了并不重要,重要的自己能接受”。正是凭着这种坚持,贝氏建筑遍布全球;正是凭着这种坚持,贝氏作品以其独有的特色屹立于世; 正是凭着这种坚持,贝氏使建筑的中国风吹遍了全世界。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爱淘苗电商平台】微信号并留言。
大量苗木采购单、最新鲜新闻资讯尽在爱淘苗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