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5 11:13:28点击次数:1583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Ρέα,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康乃馨
康乃馨之所以是国际上献给母亲最普遍的花,是因为在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许多人的心目中就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
它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着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
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正义,美好和永不放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
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
黄色的康乃馨:象征感恩,感谢母亲的辛勤付出。
2、萱草
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萱草花,又叫忘忧草。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非常适合供人观赏,它的花蕾叫金针,所以也叫金针蕾。在母亲节,子女为母亲送上一株忘忧草,祝福母亲远离烦恼和忧愁,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3、鲁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姚谦、陈阳的一首《鲁冰花》,唱红海峡两岸、唱遍大江南北,唱出了天下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唱出了世上母亲养育子女的无私精神。
鲁冰花的学名叫多叶羽扇豆,羽扇豆科。原产于北美洲,后传至欧洲,经欧洲传至我国。为多年生草本,掌状复叶,总状花序,花多而稠密,花色丰富而艳丽,有红、黄、蓝、粉等多种颜色。鲁冰花性喜凉爽,不喜炎热。
至于为什么叫“鲁冰花”?闵南语把这种花称为“路边花”,《鲁冰花》那首歌的作者在创作歌曲时,艺术地根据“路边花”的谐音改成了“鲁冰花”。随着歌曲的传唱,不径而走,“鲁冰花”便成了该花正式的名字。
鲁冰花的根部具有根瘤,与根瘤菌共同作用下,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氨和其它含氮有机化合物,从而增加土壤肥力。所以,台湾山地的茶农在种植高山云雾茶时,常常在茶山周边、茶树附近种上鲁冰花,以帮助茶树健康生长,让茶叶更加芳香甜美。鲁冰花枯萎后,还能化作春泥,使茶树长得更加旺盛,就如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像世间最真挚的母爱一样无私而伟大,因此,鲁冰花也被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形象地称为“母亲花”。歌里唱道:“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啊鲁冰花”,作者把妈妈比喻成鲁冰花,开放着带给人们美丽的享受,枯萎了还要继续奉献出最后的残红。
不过,母亲节送花只是一种方式,其实母亲最希望的还是孩子能够陪在身边。母亲节陪妈妈做她想做但平时没时间去做的事情,让妈妈开开心的过一天。再送给母亲一束鲜花,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依恋、思念之情。
在母亲的节日里,祝福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