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88-778 全国服务热线 专业苗木平台 做更真实的苗木平台 100%免佣采购 随时随地抢优惠苗木
  • 关于爱淘苗在职地推人员官网公示的声明
    尊敬的爱淘苗客户: 为维护我司合法权益,保护合作客户利益,我公司就官网中在职地推人员信息公示做如下声明: 1、我司在全国各地区的在职地推人员在公司官网中“地推团队”中均有展示,未展示的地推人员均为冒充,在职地推人员均佩戴爱淘苗工牌和旗子。 2、对任何冒充我司在职员工,以我司名义从事招揽客户等非法行为的,我司将保留追究法...
  • 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变更(备案)通知书
    变更(备案)通知书 21701002895 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我局已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五日对你企业申请的(名称)变更予以核准;对你企业的(章程)予以备案,具体核准变更(备案)事项如下: 章程备案 变更前名称:深圳市山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变更后名称: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税务部门重要提示:如您在国税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
  • 爱淘苗首届北方供需双方用户交流会圆满落幕,小伙伴们,速来围观!
    大好春光的五月间,爱淘苗北方供需双方高端用户交流会终于圆满的落下帷幕。会议当天共有70多家园林企业与多位行业内实力大咖参会,其中包括多家上市企业及一级园林企业。会议当天,现场高朋满座,行业翘楚济济一堂,带来了2017年新的战略采购需求和优质品种介绍。 特邀嘉宾 《中国花卉报》社园林苗木部副主任 马强 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 宋彦峰 河...
  • 岭南采购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线采购即将全面启动
    10月18日—10月25日,爱淘苗受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邀请,前往岭南园林的安徽阜阳、界首以及贵州毕节项目部进行爱淘苗采购流程交流及系统操作培训和实操辅导,岭南园林工程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欣国、爱淘苗客户运营部总监杨清梅一行出席了此次交流。 为实现各项目部全面推进线上采购,岭南园林选取了安徽阜阳、界首和贵州毕节的三个重点项目作为推广使用...
  • 从北京星河园林看苗木企业的成功之道
    说起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在北方苗木界颇有名气,去年9月12日-13日北京星河园林和爱淘苗共同举办了“苗木产业标准化研讨会”,邀请了众多行业同仁一同参观了星河位于河北易县的苗圃。苗木种植之整齐,规范化程度之高,在行业同仁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但与会的不少行业同仁质疑,这样大规模的规范化苗圃从种植到养护成本巨大...
  • 工程验收的痛终于有人懂!
    说起工程验收,可能每个园林工程公司都有各自的辛酸血泪史。因为工程验收流程的繁琐复杂实在让供需双方都倍感煎熬,想找茬儿的没证据,想爱的留不住,颇有同感的您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状况是不是您也会遇到: 1.验收结论反馈不及时,埋下争议隐患 当供应商按照订单要求把苗木分批送到采购方项目部后,由项目部安排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人员会将初步验收结果备注在供应商送...
  •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苗木经纪人的出路在哪里?
    4月25日,浙江嵊州市的一位著名苗木经纪人姚总来爱淘苗拜访交流,一边喝茶一边聊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园林行业、对苗木业的影响。大家对爱淘苗让苗木采购方少花钱、让苗木生产方多赚钱的作用深信不疑,但对苗木经纪人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多挣钱的看法却不尽相同。那么苗木经纪人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下一步到底该如何走呢? 先讲个小故事。1894年,在马车还是...
  • 园林工程公司的苗木采购困境及解决方案
    园林工程公司的苗木采购困境及解决方案 作为在园林上市公司分管过采购的高管,我亲眼看到和切身体会到的是不光卖苗难,买苗也难。 新常态下,传统的园林工程量增速下滑,尤其原来业务量较大的华东、华南区域新开工工程量下滑明显,行业集中度逐渐在提高。而在大家印象中过去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区域新增业务量巨大,许多园林一级企业、上市公司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被迫在远...
  • 您为什么总是中不了标?
    身为供应心真累 频频报价总被废 他人中标心欢喜 我未中标巨疲惫…… 哎,每报一次价, 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一次 感到这个世界对我满满的恶意 哪怕用尽洪荒之力也中不了 不会再爱了! 什么破采购单,再也不去报价了!哼! 让我找原因时,我已经开始慌了 未中标时,身为供应商的您心里是否也是这样的反复纠结,总在价...

《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3》发布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发布时间:2016-07-19 15:04:21点击次数:410

文章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编著的《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3》正式发行。报告全面反映了2015年中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实践、综合成效和探索创新,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十大战略导向”的思考。

《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3》发布    

  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编著的《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3》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土地整治蓝皮书是全面反映2015年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实践、综合成效、探索创新的年度性研究报告。蓝皮书提出未来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十大战略导向”的思考。

  土地整治的定位要从“土地本身”到“高位统筹”

  土地整治应总体定位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平台,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提升民生福祉的发展动力,加强政府治理的突破窗口,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工具。“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还可具体定位为拉动内需的强大引擎,落实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实施单元,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切实保障。

  土地整治的理念要从“注重数量”到“四位一体”

  土地整治转型理念应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理念,树立“数量、质量、生态、人文”的四位一体土地整治理念,以理论、制度和科技等创新为土地整治内在动力,以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三生”协调为土地整治关键目标,以环境污染治理与景观生态质量提升为土地整治核心导向,以改善民生条件、实施精准扶贫和维护乡土文化为土地整治根本核心,以统筹保障“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为土地整治重要任务。

  土地整治的核心要从“以地为本”到“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土地整治应以明晰整治土地的产权界定为基础,维护整治涉及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在思想层面激发公民意识与公民本位的价值认同和主观意愿,在制度层面健全全维度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在技术层面实施信息公开与交流回馈制度,在经济层面以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在社会层面突出体现乡风文明和特色人文情怀,保证整治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提升整治过程的公众满意度。

  土地整治的阶段要从“粮食生产”到“永续发展”

  土地整治转型发展要以“永续发展”为发展导向,以生态、景观服务及休闲游憩功能为重点,提升土地整治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加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修复,构建以“山为骨、水为脉、林为表、田为魂、湖为心”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加强景观建设,增大农田、林地、绿化等生态用地空间占比,改善人居环境、建成都市生态屏障,协调资源的永续利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因此,通过开展永续发展型土地整治,使大地呈现欣欣向荣的生态世界和可持续利用的壮丽美景。

  土地整治的目标要从“保护耕地”到“优化三生”

  土地整治转型发展要以“三生空间”为承载,兼顾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城市发展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通过在空间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作为“生产线”,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作为“生活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线”,实现在生产上进一步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适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生活上进一步优化空间形态与建设用地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生活“人物”并进;在生态上要破解城乡生态空间萎缩、污染问题突出与景观破碎化的问题,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强化生态化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同步重构。

  土地整治的对象要从“单项推进”到“要素综合”

  土地整治的对象不应禁锢于耕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单个要素,要实现“山、水、田、路、林、村、城”七要素综合整治,即在整治区域中综合国土、农委、林业、水利、环保等各个部门合力,同步推进山体、水体、农田、道路、森林和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等多种类型的整治,实现生产集约、生活提质、生态改善的“三生”目标。

  土地整治的范畴要从“项目承载”到“全域协同”

  土地整治转型发展要转变以具体单个项目为整治范畴的固化思维,转向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和全域整治。根据地区间的区域差异、相互关联,围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等目标,统筹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促进区域经济、产业、人口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在更宏观层面上,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土地整治通过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重点整治,致力于保障“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顺利实施,促进土地资源在都市圈、城市群和一体化区域的结构优化和空间协同化布局。

  土地整治的模式要从“同质同化”到“差别整治”

  土地整治的模式设计要摆脱千篇一律、城乡雷同的同质化趋势,必须转向差别化保护城乡景观特色和传承乡土文明。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使得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很大意义上代表了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然而相对弱势的乡土文明在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中极易被摧毁和遗忘。因此,土地整治中应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古建遗存、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的乡土文化,大力鼓励土地整治以保护乡土文明为前提,创新性构建独特模式,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自然风貌、建筑民居和传统文化,留住以土地为载体的“乡愁”。

  土地整治的路径要从“自上而下”到“上下结合”

  土地整治的实施路径要从当前政府主导、指标分解的“自上而下”模式向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上下结合”模式转变。在土地整治中应充分考虑被整治对象主客观状况的匹配程度,以市场需求为现实基础,以群众意愿为内在动力,以政府政策为外部引力,融合政府推动、市场配置、群众构想三方面内容,实现“上下结合”综合治理路径,充分保障被整治对象主体地位、实施动力与权益权利,促进土地整治实施绩效最优化。

  土地整治的资金要从“财政负担”到“多元共投”

  目前由政府财政作为土地整治资金的主要来源显然不可持续,在新时期土地整治应探索由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形成的外包式、股份式、私营式等不同结构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资金支撑模式。在此模式下,政府和私人部门(企业或个人)可以依据项目特征、资金现状和发展预期设计融资方案,可以由政府全额出资企业承包部分工程(外包式),也可以制定各方资金比例和分配预期收益(股份式),或者由私人部门全额负责(私营式),从多种渠道满足土地整治资金需求,从而多元共投,保障整治工作持续有序地推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