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88-778 全国服务热线 专业苗木平台 做更真实的苗木平台 100%免佣采购 随时随地抢优惠苗木
  • 关于爱淘苗在职地推人员官网公示的声明
    尊敬的爱淘苗客户: 为维护我司合法权益,保护合作客户利益,我公司就官网中在职地推人员信息公示做如下声明: 1、我司在全国各地区的在职地推人员在公司官网中“地推团队”中均有展示,未展示的地推人员均为冒充,在职地推人员均佩戴爱淘苗工牌和旗子。 2、对任何冒充我司在职员工,以我司名义从事招揽客户等非法行为的,我司将保留追究法...
  • 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变更(备案)通知书
    变更(备案)通知书 21701002895 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我局已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五日对你企业申请的(名称)变更予以核准;对你企业的(章程)予以备案,具体核准变更(备案)事项如下: 章程备案 变更前名称:深圳市山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变更后名称:铁汉山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税务部门重要提示:如您在国税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
  • 爱淘苗首届北方供需双方用户交流会圆满落幕,小伙伴们,速来围观!
    大好春光的五月间,爱淘苗北方供需双方高端用户交流会终于圆满的落下帷幕。会议当天共有70多家园林企业与多位行业内实力大咖参会,其中包括多家上市企业及一级园林企业。会议当天,现场高朋满座,行业翘楚济济一堂,带来了2017年新的战略采购需求和优质品种介绍。 特邀嘉宾 《中国花卉报》社园林苗木部副主任 马强 河南省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 宋彦峰 河...
  • 岭南采购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线采购即将全面启动
    10月18日—10月25日,爱淘苗受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邀请,前往岭南园林的安徽阜阳、界首以及贵州毕节项目部进行爱淘苗采购流程交流及系统操作培训和实操辅导,岭南园林工程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欣国、爱淘苗客户运营部总监杨清梅一行出席了此次交流。 为实现各项目部全面推进线上采购,岭南园林选取了安徽阜阳、界首和贵州毕节的三个重点项目作为推广使用...
  • 从北京星河园林看苗木企业的成功之道
    说起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在北方苗木界颇有名气,去年9月12日-13日北京星河园林和爱淘苗共同举办了“苗木产业标准化研讨会”,邀请了众多行业同仁一同参观了星河位于河北易县的苗圃。苗木种植之整齐,规范化程度之高,在行业同仁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但与会的不少行业同仁质疑,这样大规模的规范化苗圃从种植到养护成本巨大...
  • 工程验收的痛终于有人懂!
    说起工程验收,可能每个园林工程公司都有各自的辛酸血泪史。因为工程验收流程的繁琐复杂实在让供需双方都倍感煎熬,想找茬儿的没证据,想爱的留不住,颇有同感的您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状况是不是您也会遇到: 1.验收结论反馈不及时,埋下争议隐患 当供应商按照订单要求把苗木分批送到采购方项目部后,由项目部安排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人员会将初步验收结果备注在供应商送...
  •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苗木经纪人的出路在哪里?
    4月25日,浙江嵊州市的一位著名苗木经纪人姚总来爱淘苗拜访交流,一边喝茶一边聊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园林行业、对苗木业的影响。大家对爱淘苗让苗木采购方少花钱、让苗木生产方多赚钱的作用深信不疑,但对苗木经纪人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多挣钱的看法却不尽相同。那么苗木经纪人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下一步到底该如何走呢? 先讲个小故事。1894年,在马车还是...
  • 园林工程公司的苗木采购困境及解决方案
    园林工程公司的苗木采购困境及解决方案 作为在园林上市公司分管过采购的高管,我亲眼看到和切身体会到的是不光卖苗难,买苗也难。 新常态下,传统的园林工程量增速下滑,尤其原来业务量较大的华东、华南区域新开工工程量下滑明显,行业集中度逐渐在提高。而在大家印象中过去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区域新增业务量巨大,许多园林一级企业、上市公司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被迫在远...
  • 您为什么总是中不了标?
    身为供应心真累 频频报价总被废 他人中标心欢喜 我未中标巨疲惫…… 哎,每报一次价, 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一次 感到这个世界对我满满的恶意 哪怕用尽洪荒之力也中不了 不会再爱了! 什么破采购单,再也不去报价了!哼! 让我找原因时,我已经开始慌了 未中标时,身为供应商的您心里是否也是这样的反复纠结,总在价...

修改的《环评法》有哪些亮点?

来源:中国环境报发布时间:2016-08-09 15:03:54点击次数:672

新修改的《环评法》提高了未批先建的违法成本,大幅度提高了惩罚的限额。项目如果是上亿元的话,罚款可以超过百万元。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则意味着企业前期投资将会“打水漂”,这将对企业产生强大威慑力。

《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7月2日通过修改。《环评法》于2003年实施,其立法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颁布实施13年期间,这一法律在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环评变坏评”等立法漏洞也日益暴露出来。《环评法》的修改势在必行。

那么,修改后的《环评法》有哪些亮点?笔者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一是弱化了项目环评的行政审批要求。修改前的《环评法》试图通过行政审批增强其强制力。然而,实践表明,这一设计使环评越来越背离制度设计的初衷。环评的目的逐渐从改善项目环境质量演化成了“通过审批”,环评成为建设项目或规划草案获得行政准许的工具,沦为建设项目的“买路条、敲门砖”。为了通过审批,一些环评机构开始造假,导致环评机构和环评人员信用丧失,环评体系遭受系统性损害,甚至影响了环评制度的信用。

新修改的《环评法》规定,环评行政审批不再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即环评的行政审批要求被弱化。压缩了环评审批权的空间,将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改为备案,不再将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作为环评的前置条件,取消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预审等。环评审批弱化事前、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有助于促使政府职能正确定位,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发挥宏观控制作用。

二是强化了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在我国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在于,规划编制机关主动开展规划环评或主动采纳规划环评结论和建议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环境评价与相关规划学科之间存在天然隔阂,受规划编制机关委托具体承担规划编制的咨询机构(如规划设计院等)对规划环评研究不甚深入,与规划环评的具体承担机构(如高校或地方环境科学院所等)之间往往存在意见分歧,造成环评的结论和建议难以实质性地被采纳。有些被采纳的意见不接地气,在实践中又很难落实。

修改后的《环评法》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需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采纳情况作出说明,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这一修改将增强规划环评的有效性,规划编制机关必须对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进行响应。修改后的《环评法》规定,规划环评意见需作为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且后续的项目环评内容的审查意见应予以简化,这也进一步体现出规划和项目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是加大了处罚力度。修改前的《环评法》对未批先建违法企业处罚力度不够。未批先建的企业受到的处罚只有停止施工、补做环评、接受处罚,最多处罚20万元。这一罚款额度对于动辄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数百亿元的大型项目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导致在实践中部分企业投机取巧,先上车后补票。这就让企业产生了逻辑错位:一个规规矩矩做了环评的企业,可能因未通过审批而不能立项;另一个环评违法企业只要肯认罚,缴纳至多20万元的罚款,就能通过审批。这就导致违法企业成本低、守法企业成本高,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新修改的《环评法》提高了未批先建的违法成本,大幅度提高了惩罚的限额。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可对建设项目处以总投资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项目如果是上亿元的话,罚款可以超过百万元。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则意味着企业前期投资将会“打水漂”,这将对企业产生强大威慑力。

通过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规划环评、加大未批先建处罚力度,新修改的《环评法》目的在于实现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当然,要使环评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强化规划环评,促进其参与综合决策并发挥实质性作用;强化公众参与,以社会监督防止权力任性对环评的干预;强化法治以形成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