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淘苗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16-08-16 16:12:17点击次数:656
王东斌
爱淘苗副总经理
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年保送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曾任职于招商银行总部,在数据分析领域有10余年的工作经验。现在负责爱淘苗的苗木行业大数据分析处理及运营管理工作。
大数据是这两年非常热门的词汇,虽然大多数人并不深入了解大数据技术本身,但都知道大数据是“好东西”,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苗木行业目前正处于低谷,整个行业对大数据也从最初朦胧的憧憬演变成了真切的渴望,大家迫切希望通过大数据能够了解苗木库存、了解市场价格,指导自己的苗木种植和销售,摆脱生产的盲目性和同质化,减轻市场的无序竞争。但现实情况是——虽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种种关于苗木大数据的宏伟蓝图——苗木大数据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除了苗木行业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客观因素外,人们的一些传统做法和错误观念是主要原因。我们试着分析一下苗木行业使用数据的现状。
数据怎么产生
一:我们有多少数据
首先必须得承认,苗木行业目前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的企业凤毛麟角,这从根源上导致苗木数据的缺乏。没有权威的数据源,大量的数据都在人的头脑中,靠手工记录。即使是一些大型的苗木交易市场,也没有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存储的系统。笔者作为一名“跨界”而来的苗木人,对苗木行业的总产值这个数据就听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而且相去甚远。这从侧面印证了苗木行业原始数据缺失的现状。
二:谁来给出数据
显然,苗木经纪人是目前这个行业最主要的数据提供者。 苗木行业中大量存在的是中小种植户,他们没有管理经验,也缺乏对市场的认知,能对外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 而经纪人贴近市场,思维活跃,了解当地市场供求,能够主动联系上下游来收集信息。这个市场上流传的各种关于苗木库存、价格、质量的数据多半产生于经纪人。而本应在苗木数据方面发挥作用的各地苗木市场,并没有在苗木数据的收集和传播上发挥主导作用,他们搭了舞台,可唱戏的还是商户和经纪人。
三:能给出什么数据
这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现在市场上流传的数据都不是“市场交易”产生的数据,而是通过”询价“产生的数据,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就以价格为例,我们能获得都是报价,很难获得市场成交价格。
1.有时对于交易双方而言,真实市场成交价格属于商业秘密。
2.我们还没有一个能够记录市场成交价格的系统和机制,所以只能用报价来代替。而报价并非真正的市场价格,对市场指向会产生偏差。
首先,有些供应商不愿意接受询价。如果仅仅为了解市场行情向供应商询价,时间久了,供应商报价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你也不买我的苗,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价格呢”?其次,报价会存在一定的水分。做生意的都知道,在不确认成交可能性的情况下,不可能别人一问给个底价出来;再次,报价会因人而异,而且有时差异较大,严重偏离市场。由于人脉关系、熟悉程度、信任度的不同,供应商往往会报不同的价格,而这种不同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行情;最后,报价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会被少数人用来操纵市场。比如,在信息化程度和人员素质都很高的金融领域,人为操纵报价的情况都时有发生。因为报价一旦与交易分离,缺少了真实交易的约束,报价者不再需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很容易被少数人操控。
数据怎么收集
目前苗木行业数据收集大体有这么几种方式:
一:苗木经纪人之间的口口相传
通过电话、微信、QQ等手段互相了解行情信息,这种方式下,数据收集的终点就是每个经纪人,他们利用这些数据做自己的生意。数据是分散的,很难提高整个行业的数据化水平。
二: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普查
在苗木行业,曾有企业试图通过一次性的、全面的苗木市场普查,收集全国的苗木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苗木数据库。愿望虽然是好的,但这种做法无异于“刻舟求剑”。苗木在生长、企业有存亡、市场在变化,数据收集完毕后,马上就变成了“过时”的数据。而且这种方法投入巨大,大多数园林苗木企业和机构很难承受。
三:定期收集填报的方式
目前一些苗木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通过定期向供应商、经纪人发布询价单进行填报,然后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的苗木行情数据。这种方法缺陷也比较明显,第一,填报者的积极性不高,填写随意,导致数据质量不高;第二,能够获取的市场信息有限。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或一个协会能够接触的供应商毕竟有限,得到的信息未必能够反映真实市场行情;第三,这种方式获得数据的时效性比较差。发布、填报、收集、整理一整套流程下来,可能市场行情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数据不再适用。举个例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就是一个定期收集数据的典型例子。CPI靠发动全国成千上万的价格调查员采集价格,然后后台统计计算,定期发布。它是国家层面的统一行动,按道理这个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CPI的准确性如何呢?大家把CPI和自己的日常消费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数据怎么用
目前苗木行业的信息传播相对封闭,传播范围比较小,还不能对整个行业提升带来影响。前面讲过经纪人掌握了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信息,他们要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市场交易、赚取差价,因此从本能上不愿公开信息。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厚非。但对整个行业来说,其局限性却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经纪人只了解一定区域内的价格,其资源相对有限。信息传播范围决定了市场供需能够匹配的范围。当市场出现供求出现变化时,无法及时从其它区域获得资源匹配,极易造成区域苗木价格暴涨暴跌。
而政府、苗木行业协会在数据发布使用上,虽然也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不参与市场交易、缺乏必要的系统支持,导致其发布的数据时效性差、过于宏观、对实际苗木从业者指导性不强。
如何破解
简单一句话,苗木大数据的发展出路在于平台化运营。
通过平台对接供应商和采购商,让交易双方在平台进行交易,进而获取真实的苗木行情数据,在保护交易者个体商业机密的情况下,提供大数据分析结果,用数据说话,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有人可能会说:你是搞苗木电商平台的,当然会这么讲。其实我讲的平台并非特指“电商平台”,线下苗木交易市场也是“平台”,但它必须有平台化运营的思维,能够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才可以。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平台化思维以及操作可行性。
相比线下交易市场,线上电商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比如淘宝网,它就是通过交易把很多的商品价格完全透明化了,电商平台上某些产品的价格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基准”。当你想了解一种商品的价格,去淘宝、天猫查一下就可以了。据说现在连统计部门采集CPI价格数据时都增加了电商平台的渠道。
通过平台,前面提到的苗木数据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一:数据产生
在平台上,真正掌控苗木资源的人成为了数据“生产者“,他们会基于交易的需要和自己的利益诉求主动的提供数据。 这里当然也包括经纪人。因为中小苗圃不具备平台交易的能力,经纪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将自己掌控的苗木资源对外发布,替中小苗圃在平台交易。这其实与经纪人在线下替中小苗圃卖苗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唯一的差别是原来经纪人只做数据“收集者”,现在还充当了“生产者”的角色。
在平台上,供应商为了促成交易,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报价会趋于理性。交易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交易,这个交易就是市场的真实价格。
二:数据收集
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自动收集数据,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额外工作,这个过程用户甚至觉察不到。用户做完了自己的业务,系统也就完成的了数据收集的工作。数据只能是用户业务活动的副产品,而不能把数据收集变成一个独立的业务活动 ,成为用户的一个负担。 如果海量数据收集还需要用户做“海量”工作,那大数据也就没有意义了。
三:数据使用
在数据快速收集的基础上,平台也就自然而然能够解决数据时效性的问题。平台可以及时发布各种苗木数据分析结果,让大家了解苗木行业的真实情况,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平台会充分保护交易者的个人商业机密数据,不会分析、更不会披露个人的数据。因为大数据是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大格局、大趋势、大市场,针对个体的分析是没有意义的,那不属于大数据分析范畴。
正因为平台优势可以很好的解决现在苗木大数据发展的障碍,我们坚信苗木电商平台一定会成为苗木大数据发展的基石。但大数据的体系建设需要过程,尤其是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做好,比如:苗木标准化、交易规范化等问题。爱淘苗愿意和业内有识之士一起携手并进,共同为行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